每年高考,都会有不少考生因答题不规范而丢分,非常可惜。
考生要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,认真做完整,再对照评分标准,看看答题是否严密、规范、恰到好处。
一般来说,考前不宜攻难题。难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,以及解题思维都有着严格的要求,更重要的是:难题的攻克需要多次“练笔”以积累经验。
这时候的复习,应该要把重心回归到基础上,把基础夯得扎扎实实,这样在考试时才能做到基础分尽量不丢。
可以找一组题(比如10道选择题),限时完成;也可以找一套卷子限时完成等等。这样做,主要是为了创设一种考试情境,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。
应当把每一次练习都当成是巩固知识,训练技能的一次好机会。练习题是做不完的,关键在于打好基础,学会总结,寻找规律,一通百通。
把高考当成是平常的一次模拟考试,不要给自己设定太大的压力和目标,以一颗平常心,保持平静,轻松应对高考。
高考考完一科马上忘掉这科的考试情况,不要去对答案,也不要在意周围人的评论。
训练自己在面对变化的问题或学习的困难时,能冷静地进行分析、判断,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。
比如,面对试题的难易,要有“人难我难,我不怕难;人易我易,我不大意”之心态。
考试临近,切忌搞疲劳战术,过度疲劳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适感,不利于考试时水平的发挥。
打开试卷,看看哪些是基础题,哪些是中档题,哪些是难题或压轴题,按照自己的做题习惯逐题进行解答。力争做到“巧做低档题,题题都做对;稳做中档题,一分不浪费;尽力冲击高档题,做错也无悔。
审题要做到一不漏掉题,二不看错题,三要审准题,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。审题中还要灵活运用知识,发现和寻找简捷的解题方法。
一要书写清晰,速度略快;
二要一次成功,尽量避免对答题涂涂画画;
三要提高答题速度;
四要科学使用草稿纸;
五要力求准确,防止欲速不达。
高考评分,理科多按步骤、按知识点给分;文科多按要点给分。
因此,考生在答题时,就要会多少,答多少,哪怕是一条辅助线,一个符号,一小段文字,都可写上,没有把握也要敢于写,千万不要将不能完全做出或答案算不出的题完全空着、放弃不做。
一般难题都会有关键点(称之为“题眼”),抓住了“题眼”,问题就易于解决了。
此外,还要利用相关的知识、规律、信息进行多方联系,构建“桥梁”,找出问题的内在联系,从而构思解题方案,准确、快捷地解决问题。
易题,容易使人轻视,不注意题目的细微变化,不费思索顺手写来,可能铸成大错,所以有“容易题,容易错”的说法。
要知道,题目对你容易,对别人也容易。在易题上得分与失分往往在于仔细与不仔细。
考试时,熟知的知识、方法突然想不起来该怎么办呢?
这时要学会变通,一是换个角度或思路,从与题目有关的项目开始回想;
二是利用本卷中其他题目中的信息;
三是暂时放弃,换另一道题做,等情绪稍稳定,思路慢慢清晰时,再回过头来做,可能有意外的收获。
争取到一定的时间检查答卷,主要是检查题目是否遗漏,是否弄错了题意,是否抄错了什么,尽量减少失误。
对一些“疑似”答案,尤其要注意检查。可以对思路检查,对步骤检查,对结果检查,对试题要求检查等。
转载来源:福建高考